鸿海与阿里巴巴的这次合作似乎为传统制造业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一丝曙光。据分析,国内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巨大的缺口,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如何进行营销变革,从国外同行中分得“一杯羹”,成为摆在机器人生产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机器人能否做电商是一个新课题。纵观当下电子商务,销售主要集中在鞋子、衣服、小家电等小型日用品领域。但从去年开始,电商开始进入了细分市场,汽车及其零配件甚至奢侈品都开始通过网络进行销售,这实际也印证了马云原来的预测,未来将有超过50%的物品在互联网进行销售。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崛起,传统生活者和网虫开始交汇在一起,让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全民普及时代,这给机器人的网上营销创造了机会。一方面是通过电商平台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让各个群体都能快捷检索到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则是不少新兴企业老板喜欢使用微信,可以影响他们的认知,最终发掘新的消费者。
早在鸿海与阿里巴巴合作之前,顺德机器人生产企业利迅达就曾提出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计划。利迅达董事长霍锦添说,让机器人“上网”可以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便捷地接触信息。事实上,这种效果已经逐渐显示出来。通过媒体传播,初期曾有一家土耳其公司上门来洽谈合作。
此外,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对于机器人产业的电商之路又是另外一种看法。
曲道奎的建议是,引进电商模式。他表示,电商不谈技术,而花大力气的是企业,用最新的商业模式武装自己,全球整合人才,引入国际资本,在中国的大市场下发展起来,加之自身技术,产品的研发迅速抢占市场,因而做产业首先做企业,企业规模大了按照市场各种要素进行整合而不是在什么都有了之后自己做企业,这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应该“研发+商业化”来进行。
曲道奎称,完全靠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很可能丧失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技术我们必须要做,更关键要在企业发展方式上下工夫。中国的电商在短短几年时间走到全球前列,假如电商天天研究技术,他们不会发展到现在的高度。”
不管是狭义上的借助电商扩大营销渠道还是广义上的引用电商模式,机器人做为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应该敢于尝试当下这一最具活力的发展模式。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金融链协同发展。小米和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成功都是结合电商运作的成功案例。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