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首批偏重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相比,此次扶持政策主要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那么这两轮政策红利孰优孰劣?各有何优缺点?OFweek工控网编辑为您做一番解读。
2014年政策: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但易被“圈钱”
《政策》指出,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专项资金建立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相结合、事前资助与事后资助相结合、财政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市场化投入机制,形成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方式。
根据《政策》,为了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组建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专项资金主要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予以支持。其中,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加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力度。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
这种直接给钱的补贴方式解决了一些因为资金问题从而制约发展的机器人企业,但也让一些企业看到了政府补贴的巨大利润。
政府大度的补贴让许多希望拿补贴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有消息称,2015年上半年,国家可能会出台一系列进一步扶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意见,预计相关部委对该产业的扶持资金将再度加码上百亿元。
在这样的政策刺激下,截至2014年底,中国市场上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488家,比上年增加235家。而据业内人士称:“很多企业其实是变相地圈国家的钱,真正做得好的机器人企业,是不需要政府钱的,更不会引入投资机构,因为投资机构是想套利,不会把心思放在产业发展上。”并且这样的虚热现象,也容易使中国机器人产业走风电、光伏的老路,形成泡沫。
2015年政策:股权资助,或造成“轻重矛盾”
据介绍,此次扶持计划重点支持的对象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检测仪器等4大领域的相关企业。具体而言,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和相关辅助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高精密减速机、新型传感器、伺服控制、精密制造核心部件等关键基础部件及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智能电子制造、自动化物流、新能源汽车制造成套设备及智能化成型和3D打印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不同于去年发布的直接进行补助的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根据规定,此次扶持计划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资助。政府主管部门将引入社会专业股权投资机构作为合作单位,对拟投资企业开展股权估值、入股谈判、确定入股价格等工作。财政资金按照“同股同价、共同进退”的方式与合作股权投资机构共同对拟投资企业进行投资。项目退出时机由合作股权投资机构进行判断。退出时机成熟后,合作股权投资机构与项目单位协商,提出退出方案,财政资金与合作股权投资机构投资资金同时退出。
财政资金原则上按照与合作股权投资机构投资金额1:1的比例对项目申报单位进行资助。单个项目财政资助资金的50%作为股权投资,50%作为直接补贴。其中,财政资金股权投资金额不高于项目总投资的20%,投资金额最高为1500万元;财政直接补贴资金依据现行未来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直接补贴资金只可用于所申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约七成的企业其中在系统集成领域,这些企业绝大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而对于这种股权资助的补贴方式,政府出于财政资金的安全,会看中企业的重资产比例。因此这种“轻重矛盾”导致了很多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被挡在了政府红利的门槛外。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