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屏多显满足不同学生,未来将现“私人定制”课堂】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课程任你挑、老师由你选。“互联网+”时代,未来课堂将脱离纸张的束缚,教育变得更智慧,“私人定制”亦成为新常态。传统课堂上,一个时间段内只能进行一件事,而未来课堂将出现并行教学。原来,上海交大将“慕课”与“一屏多显”等多项前沿科创技术相融合,合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利用“一屏多显”技术,在不改变现有显示设备(如电视、投影等)的条件下,能够实现一个屏幕同时显示多个画面的全新功能。课本、黑板变成一块块特殊屏幕,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心选择不同教学内容,进入不同的知识场景,并能收到“私人定制”的课堂作业。做好的作业上传到课桌屏幕上,还能和小伙伴一起讨论。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管理,教师还能与数据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师通过学生在屏幕上的答题进展,随时知道哪些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并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传统的备课模式讲转变成针对性更强的一对一备课模式,如学生在什么时候翻开书,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
大数据背景下,老师将有更多机会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的课堂将愈发成为师生双方生命共鸣的所在。可演讲可表演
“大白”助教团萌翻全场 “欢迎来到上海交大未来课堂,请听从大白助教的指示。”展台上引人注目的帅气“大白”就是上海交大自主设计的“NAO仿人机器人”。别看他个子小,论本领他可不简单。根据课程需要,“大白”助教可以在课堂上下达语音指示,配合声效讲述精彩的故事案例;也可以进行动作演示,赛跑、踢球、做广播操甚至还能来一段高难度的街舞;甚至可以与人亲切交流互动。
在展场另一侧,一块屏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屏幕里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徐徐绽放,参观者在屏幕前轻轻伸出手,便可在三维空间中采摘花瓣。这就是上海交大研发的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三维人机交互系统。同样地,拼装零件、调制试剂等场景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在真实空间和三维空间里实现同步交互。今后,学生不用担心复杂的理化实验,不会厌烦枯燥的机械检测,人机交互系统通过三维技术捕捉动作使得教学成为一场有趣的互动式体验。学生戴上“头环”
老师可知晓是否注意力集中 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如何?注意力有没有集中?什么时候注意力涣散了?今后,只要学生头戴《超能陆战队》里控制微型机器人的“头环”感应器,老师可以根据显示器上的颜色看出来。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让课堂成效可视化的高科技设备,今后有望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随时调整课堂策略。
而在卢湾区一中心小学,“云手表”已经被应用,这款手表可以测试学生运动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终端,体育课上老师就能实时了解学生的体质数据,教学可以更加个性化,体育课也能上得更安全。拓展课程上网
中小学生在校外也能学习 此外,在教博会现场,一个“基于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项目”也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记者了解到,这一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经过2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与学生学籍数据的对接,学生离开学校也可以在线学习,并转化成学分。
据介绍,目前平台已上线课程13门,作为学校拓展课程的一部分,涉及公共安全、健康生活、疾病预防、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多个主题。其中,小学6门,初中4门,高中3门。这些课程短小精悍,每门课程一般有4个模块,每个模块学习时长也根据学段不同有所区别。
这一由上海电化教育馆开发的平台截至目前访问量已近20万人次,实际参加学习的人数为5.5万人。等到课程全部建成,可以支持约200门专题教育网络课程的在线发布,供130万学生在线学习,还可以为学校、区县和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统计数据。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课程任你挑、老师由你选。“互联网+”时代,未来课堂将脱离纸张的束缚,教育变得更智慧,“私人定制”亦成为新常态。传统课堂上,一个时间段内只能进行一件事,而未来课堂将出现并行教学。原来,上海交大将“慕课”与“一屏多显”等多项前沿科创技术相融合,合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利用“一屏多显”技术,在不改变现有显示设备(如电视、投影等)的条件下,能够实现一个屏幕同时显示多个画面的全新功能。课本、黑板变成一块块特殊屏幕,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心选择不同教学内容,进入不同的知识场景,并能收到“私人定制”的课堂作业。做好的作业上传到课桌屏幕上,还能和小伙伴一起讨论。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管理,教师还能与数据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师通过学生在屏幕上的答题进展,随时知道哪些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并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传统的备课模式讲转变成针对性更强的一对一备课模式,如学生在什么时候翻开书,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
大数据背景下,老师将有更多机会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的课堂将愈发成为师生双方生命共鸣的所在。
【可演讲可表演,“大白”助教团萌翻全场】“欢迎来到上海交大未来课堂,请听从大白助教的指示。”展台上引人注目的帅气“大白”就是上海交大自主设计的“NAO仿人机器人”。别看他个子小,论本领他可不简单。根据课程需要,“大白”助教可以在课堂上下达语音指示,配合声效讲述精彩的故事案例;也可以进行动作演示,赛跑、踢球、做广播操甚至还能来一段高难度的街舞;甚至可以与人亲切交流互动。
在展场另一侧,一块屏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屏幕里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徐徐绽放,参观者在屏幕前轻轻伸出手,便可在三维空间中采摘花瓣。这就是上海交大研发的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三维人机交互系统。同样地,拼装零件、调制试剂等场景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在真实空间和三维空间里实现同步交互。今后,学生不用担心复杂的理化实验,不会厌烦枯燥的机械检测,人机交互系统通过三维技术捕捉动作使得教学成为一场有趣的互动式体验。
【学生戴上“头环”,老师可知晓是否注意力集中】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如何?注意力有没有集中?什么时候注意力涣散了?今后,只要学生头戴《超能陆战队》里控制微型机器人的“头环”感应器,老师可以根据显示器上的颜色看出来。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让课堂成效可视化的高科技设备,今后有望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随时调整课堂策略。
而在卢湾区一中心小学,“云手表”已经被应用,这款手表可以测试学生运动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终端,体育课上老师就能实时了解学生的体质数据,教学可以更加个性化,体育课也能上得更安全。
【拓展课程上网,中小学生在校外也能学习】此外,在教博会现场,一个“基于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项目”也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记者了解到,这一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经过2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与学生学籍数据的对接,学生离开学校也可以在线学习,并转化成学分。
据介绍,目前平台已上线课程13门,作为学校拓展课程的一部分,涉及公共安全、健康生活、疾病预防、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多个主题。其中,小学6门,初中4门,高中3门。这些课程短小精悍,每门课程一般有4个模块,每个模块学习时长也根据学段不同有所区别。
这一由上海电化教育馆开发的平台截至目前访问量已近20万人次,实际参加学习的人数为5.5万人。等到课程全部建成,可以支持约200门专题教育网络课程的在线发布,供130万学生在线学习,还可以为学校、区县和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统计数据。
【虚拟“医生”做手术】展场中央,一台特别的胸腔穿刺手术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没有病人、手术台和无影灯,手术在一台神秘的“黑匣子”里上紧张有序地进行,并且在大屏幕上完整显现。“医生”首先对穿刺部位进行三次消毒,如果消毒范围过小或有留白,系统会进行纠错并要求重新消毒。麻醉过程模拟多角度进针,注射皮丘,垂直进针逐层麻醉。进行穿刺时,在不同部位和组织,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阻力和突破感。进行多次抽液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判断引流导管的闭合状态,并给予提示。最后,抽吸积液可模拟送检,进行实验室化验。
“胸腔穿刺虚拟教学训练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联合研制开发,支持医学生实时交互性力反馈的穿刺类虚拟训练。该系统获得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自制教具优胜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胸腔穿刺操作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完成,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形式上极大地区别于传统的模具教学,可反复、无风险训练,提供真实的“代入感”训练微环境。
【“模拟课堂”首现】据悉,本届教博会将持续到本周日。现场还将举行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如模拟课堂、主题讲座、特色展演等。观众还可以参与“十佳”评选,通过门票上的投票联选出每个展区的“十佳”;中小学生还可以刷电子学生证参与微调查、互动游戏、敲章寻宝等活动,记录下自己的参观足迹。
“模拟课堂”是首次出现在教博会上的体验式活动。四天展会期间,现场的模拟课堂已全部排满,课堂内容有高校、中小学课程和信息化企业的课件应用案例,让观众们在观展同时,亲身体验现代课堂的发展变化。从即日起,观众可通过“上海教育博览会”微信提前预约上课座位。值得一提的是,反映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学校特色课程与项目也将在展会现场进行表演和互动。
据悉,本次展会,观众凭票免费入场。20万张教博会门票已于近日发送到各个参展单位。展会期间,社会观众亦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换领门票入场。
【五场论坛相继举行】本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展会期间将举行五场高规格的教育高峰论坛,既有主题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上海教育现代化新起点高峰论坛,也有社会关注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论坛、“快乐足球 阳光体育”论坛等热点论坛,还有专业性较强的长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论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等专题论坛。通过这些论坛,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将共同探讨和交流上海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