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席卷全球的机器人产业浪潮,2011年,我市开始强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今,4年时间过去了,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产业链雏形,2014年产值达到近100亿元。
【多个项目投产 产业链雏形已现】4月18日上午,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电子五小区。一栋新建的厂房内外一片忙碌,数名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忙着从大卡车上卸载机器设备,组装制造机器人的生产线。
这是深圳得瑞特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将工厂从深圳整体搬迁至重庆。“预计今年5月份,公司将全部完成搬迁工作并正式投产。”重庆市得瑞特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伟透露。
此时,本土机器人企业——重庆社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社平科技)位于江津双福新区的工厂,正在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在工人们有条不紊的操作下,高层货架、码垛机械手等设备,正一件一件逐步“走”下生产线。
社平科技总经理邓社平告诉记者,该公司的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于今年1月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大约200套,每套价值100多万元。
这仅仅是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市经信委装备处处长赵斌介绍,近年来,我市引进、培育了一批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机器人企业已达60多家,主要集聚在两江新区、永川、大足、江津和璧山等地。其中,重庆广数机器人、重庆华数机器人等公司的整机项目,山朕机器人、元谱机器人和社平科技等公司的20余个集成项目已建成投产;重庆固高科技、重庆罗博泰尔机器人、重庆施罗德机器人等公司的整机项目正逐步开工、投产。
与此同时,一批国家级及市级研发服务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也已形成,其中包括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机器人检测标定中心和智能制造装备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
据市经信委统计,2014年,全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近100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0亿元。
“可以说,经过4年时间的努力,我市已初步形成了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雏形。”赵斌表示。
【市区联动 抢占市场先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将之纳入国家战略。其中以德国的“工业4.0”战略规划、美国的“先进制造业计划”和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最为抢眼。
面对席卷全球的机器人产业浪潮,我市早在2011年就将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列上了议事日程。当年3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将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还引进高级专家人才,成立了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
同年12月,我市组织举办了“机器人展览暨产业对接洽谈会”,明确提出要把我市打造成“机器人之都”的构想。
2013年10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研发、检测、制造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在此前后,数个省市也相继出台了机器人发展规划。其中,与重庆一道被业界称为“机器人产业十大重镇”的上海、天津、佛山、广州和沈阳等城市,更是雄心勃勃。
群雄逐鹿之际,我市走出了独特的路子。一是市经信委与两江新区、永川、大足、璧山和江津等成立了联合招商组开展全球招商,并建立了主要领导共同推进的协调保障机制,全力打造智能装备产业聚集区;二是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商业模式(组建融资租赁公司)、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多种举措并用,以推动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自主研发及应用普及。
“这种模式借鉴了笔电产业的成功经验,但又有所不同,因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涉及研发、制造、检测、集成、零部件配套和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赵斌介绍说。
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牵头人何国田认为,我市机器人产业几乎由零起步,这种模式有利于快速形成产业链和规模生产能力,抢占市场先机。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