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报告,2013年,我国国内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为全球第一,达到3.6万余台,占全球销量的近五分之一。预计未来几年内,国内机器人市场销售规模的年均增幅将超过30%,2020年将达到3万亿元。
重庆市机器人市场的销售情况更是乐观。市经信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2200台,成为全国机器人需求第一的城市。2014年,这一销量同比增长约36%,达到3000台左右,预计在全国的占比将继续领先。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我国,制造业是使用机器人的绝对主力军,其中尤以汽摩、电子行业的使用量最多。“而在我市,汽摩和电子信息行业产能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并有众多的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制造企业,这必将在本土催生巨大的机器人使用需求。”在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魏东看来,这是我市发展机器人产业最大的优势。再加上直辖市体制、内陆开放高地、保税港区、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等政策、物流优势,我市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综合优势就更为明显。
【关键技术缺乏 企业仅能赚取薄利】不过眼下,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发展瓶颈。“那就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何国田说,这个瓶颈如果打不通,将阻碍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电控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与之对应的三大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帝人、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KUKA和瑞士ABB等少数国外机器人企业手中。
“受此影响,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份额被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95%以上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则只能做系统集成。”何国田告诉记者,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上还处在做系统集成的相对低端的阶段,我市也不例外。
由于缺少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在价格、订单数量等方面一直受制于国外上游企业,生存能力不强。
邓社平透露,目前社平科技做系统集成仅能赚取10%左右的毛利,大部分利润则被国外上游企业赚走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何国田认为,研发能力薄弱是最主要的原因。据其介绍,目前重庆市虽有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等几家研究机构、高校在做机器人技术研发,但却存在高端研发人才紧缺、研发力量分散的问题。
另一个原因在于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渠道不畅。
2014年12月,不甘心只赚薄利的社平科技成功研发出了一款四轴搬运机器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系统,邓社平曾乐观地预计,公司的经营利润将因此至少提升二三倍。
然而3个月过去了,由于得不到用户信任,这款机器人却备受冷落,打不开市场。
“其实,用户不信任国产机器人是一种普遍现象。”何国田称,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国产机器人在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难以与进口机器人匹敌。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何国田建议,可由政府牵头组建机器人技术研究院,专门培养高端研发人才,并将目前分散的研发力量整合进去。在此基础上,再成立一个技术攻关小组,全力攻克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财税激励政策等措施,激励企业使用本土机器人,以解决研发成果产业化应用渠道不畅的难题。”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