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模拟嫦娥探月工程】今年12岁的吴思明和吴思远是合肥乐农新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俩制作的机器人是一个通体黑色、高约30厘米的小家伙,它有四个轮子的底座,两个黑色的长臂能伸能屈,后面还有一个酷似叉车前臂的装置。机器人核心部件在中间位置,一个程序控制设备相当于机器人的“心脏”,安放在机器人里面。“所有程序都要输入这颗‘心脏’,它控制着机器人的所有动作。”吴思远说。
据了解,这个机器人是模拟嫦娥探月工程设置的,主要由释放探测车、清除障碍、分拣月岩、设备检修以及在月球上竖起自己的标志等环节组成。启动开关后,黑色的小机器人沿着预定的轨道运行,遇到障碍物时会伸开叉车“手”,将障碍物推到一边。随后,小机器人抵达“月岩”堆放的地方,然后伸开前臂“小手”,将黑色的月岩从杂物中拣出,然后在“月球”上插上自己的探月标志,最后还要进行检修等环节。
“线路识别主要是由机器人底部的寻迹卡来完成,识别障碍物主要由前臂上安装的识别灯完成。”吴思远说。
【为做好机器人曾发生争吵】“从去年6月开始,我和哥哥、其他几个组员就开始编程和调试组装机器人了。”
吴思远说:“程序里的参数要高度精确,才能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他们和组员们反复调试了上百次。吴思远说,在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小哥俩也发生过争吵,“我觉得我的方案比他好,我就会跟他商量,有时候会吵,不过都是想把参数和方案做到最准确。”
在辅导老师张艳娟的眼里,哥俩都是编程的高手。“他们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成绩都很好,爱动脑、动手。”张老师说:“这个都是他们在课余时间完成的,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
小哥俩去年夏天第一次接触机器人就着迷了。“以前经常画一些机器人和战舰,见到真的机器人后兴奋了好久。”吴思远说。可组装一个机器人和编程也耗费了哥俩很多心思, “最难的是参数要调准确,要反复调试才能成功。”
编辑:武亚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