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一台机器人成本等于两名工人年薪
昨天上午9点,媒体调研团首站到达位于勒流富安工业区佛山市鼎峰机器人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非标准生产线研发、生产、销售等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据该公司负责人谌联华介绍,该公司的创立是基于摆臂机器人这一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钣金冲压、焊接组装等工序中减少人工、提高效率。
“我们公司选择顺德,主要是考虑到顺德庞大的电器、家具产业集群,对自动化生产技术的需求巨大。”谌联华表示,尽管目前顺德制造业产业链很健康,但本土企业对工艺要求太低,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较外资企业偏低,“这种现状导致的问题是成本高,使用一名冲压工人的成本在每年6万左右,还要考虑到工伤风险,而购买一台机器人的成本只相当于两名工人年薪。”
鼎峰机器人公司的销售业绩证明了产业转型中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需求。在正式投产的2012年下半年,该公司就取得300万销售额,2013年则为3000万,2014年实现5000万。“人工成本高、招工难等困境决定了自动化是必然趋势。有位电器制造企业的老板就跟我讲,之前最怕半夜接到电话,因为那往往是工伤事故,使用机器人后,晚上睡觉都安心了。”谌联华称。
效率:人工减半,工伤减少
而在距鼎峰机器人公司约10公里外的北滘西海工业区,佛山市盈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冲压工人刘敏正站在一条生产线的尽头,将冲压机“吐”出来的成型不锈钢配件整齐地码起来。在一年前,刘敏所在的这条专门为本地家电巨头提供配件的冲压生产线上,需要7至8名工人。自2012年进行自动化改造后,生产线变成自动装料、工序连贯的连续模生产线,8道工序在一条完整的线路上完成,只需要刘敏1人。
据记者了解,这种多步进大型连续模生产线,能够使生产效率提高280%。“传统生产线每小时500至800件,工人刚开始上班时效率会比较高,但后面就疲劳了,效率下降。自动化的生产线能保持1800件每小时,效率稳定。”该公司副总裁谢金兴表示,2014年该公司员工800人时,实现产值6个亿,2015年员工在400人左右,预计产值会达到9个亿左右。
“以前上班时要手脚并用,围着机器来回跑,现在只需要站在生产线一头操作。”刘敏告诉记者,如今工作不仅轻松许多,也更加安全,“不用再端着不锈钢板伸进机床,每次都担心被压到手。”
刘敏的担心并非多余。据该公司副总裁谢金兴透露,在未进行自动化改造前,公司每年的大小工伤事故在200宗左右,“大部分是冲床造成的手指、胳膊损伤,光工伤赔偿就100多万。现在每年在工伤赔偿方面的支出是10来万,而且主要是高空作业、厂外交通意外等。”
短板:中小型企业改造难度大,研发团队驻外地
在智能化、自动化的大势所趋之下,顺德制造业的“革命”意愿如何?顺德进行技术创新的环境又有哪些短板?鼎峰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谌联华认为,相比较外资企业,本土企业家们对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兴趣相对较低,“顺德的无人工厂,最可能出现在家电制造企业,尤其是几家巨头,事实上他们的标杆工厂和配套工厂已经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谌联华表示,中小型电器生产企业,工艺相对落后,改造难度较大,“他们一般都有自主品牌,尚未有压力,考虑到改造成本,他们目前还没有很强的需求。”
尽管顺德庞大的家电和家居产业意味着广阔的市场,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鼎峰机器人注册地在佛山,但其研发和生产部门却分别设在深圳和东莞。“我们公司研发团队占全部团队的10%左右,这些研发人员都在深圳。”谌联华解释称,主要原因是这些高端人才不愿意到顺德来,“两地城市发展水平还是有差距,公司就在高铁站附近租了办公室给他们。”
此外,对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无论是鼎峰机器人还是盈特,都表示需要政府更多的推广和扶持。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