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就北京高院要求对小i机器人进行专利复审的判决,小i机器人开发商上海智臻表示,这场持续了三年、涉及全球最前沿机器人智能的第一案不仅考验涉案三方,也同样考验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在小i诉苹果siri侵权案中,二审法官并未站在专利法规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角度看待问题,法院给出的“描述不充分”的理由,对于创新企业是一场灾难。
小i机器成于2001年,是中国聊天机器人系统的权利人。该专利能够以自然语言完成人机交互,于2004年申请,2009年授权。Siri成立于2007年,2010年被苹果以2亿美金收购。2011年12月6日,苹果公司首次在其发布的iPhone4S手机上推出Siri,即智能个人助理服务,其后又在iphone5、iPad3、iPad4、iPad mini、iTouch4等产品中陆续搭载Siri。
上海智臻表示,鉴定专家通过文本分析、产品测试、分析比较等方法,鉴定认为苹果公司搭载Siri的产品与其对应专利与小i机器人专利无实质差别,落入小i机器人中国专利的保护范围。
上海智至臻由此走上了起诉苹果公司Siri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的漫长道路。由于对象是美国科技巨头,这场对峙更是引起广泛的关注。
2012年6月,上海智臻起诉苹果公司Siri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随即遭苹果公司反击。2012年11月,苹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宣告小i机器人专利权无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最终认定苹果无效请求理由均不成立,小i专利合法有效。
随后,苹果公司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诉至北京市一中院,要求其撤销小i机器人专利的决定。
2015年4月21日,北京高院认定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臻公司)的“小i机器人”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的相关规定,责令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审查其有效性。这项判决实际上宣告了智臻公司的专利无效,也意味着苹果公司获得了这场持续近三年的侵权诉讼的最终胜利。
对此,小i机器人代理律师袁洋认为,小i机器人有权利向中国最高法院提出申诉,申诉的主要理由包括:二审判决对于发明专利公开的要求超出了专利法的规定;二审对拟人化标准的理解存在错误;二审对游戏服务器的理解存在错误。
“海外对于中国创新的理解就是Copy to China,我们坚持不服败诉就是想告诉外界,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如此”,上海智臻总裁袁辉表示,Siri仅仅是智能语音服务,这种单一的服务难以实现规模商业化。为此,小i机器人在2008和2009年进行重定位找到了商业化道路,即小i已经成为企业的人工智能对话解决方案提供商。
他透露,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小i的创新产品及其服务体系使得智能机器人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服务的最终用户数超过2亿,每年上百亿的对话互动,业务涉及通信、金融、政府、电子商务、智能汽车、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领域。
“举例来说,招商银行信用卡微信平台现在每天有100多万的交互量,如果用人工来处理,最少需要2000-3000人,而因为有了小i机器人,它现在只用了 12个人,95%的问题是由机器人回答的。”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