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换人”战略的推动下,东莞“无人工厂”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首家“无人工厂”——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大朗分公司将于2017年打造完成,据信可压缩90%的工人数量。
广东首家“无人工厂”落户东莞,不禁令我们感叹东莞“制造业名城”所具备的内在转换能力。显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成长,收获劳动红利的制造业已经到了脱胎换骨的时候了,在新常态下,东莞制造业切换到可生成技术红利和资本红利的新业态,关系到东莞制造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东莞经济今后的成长。如今,“无人工厂”率先迈出技术设备升级换代的第一步,而引领作用多大,持续的能力有多强,更是东莞需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机器换人”的直接动因是劳动成本上升,也就是说,在年年民工荒和薪酬逐年提升的情况下,某些企业不堪用工焦虑而一步到位实施“机器换人”。另外,学界关于工业4.0的呼唤,关于中国制造业2025的讨论,也是某些企业家启动技术设备升级换代、实现自动化生产、接驳工业4.0的一个原因。
不过,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机器换人”是中国制造业普遍进入自动化时代的开始,而在当前的起步阶段和初始运行阶段,无论是资本市场所能提供的融资,还是技术市场所能提供的技术方案、服务方案,抑或是人才市场所能提供的技术工人,都还难以匹配自动化生产。显然,自动化生产所要求的匹配能力和支持系统不足,将增大“机器换人”的成本,而机器替代人工劳动之后,支持系统的不足或匹配能力的不足,更可能让那些“机器换人”的企业,难以维系自动化生产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各地方政府支持“机器换人”力度非常大,如我省就规划,未来三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将推动1950家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技改投资将达9430亿元。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自动化生产的普及步伐无疑会大大加快。但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政策资源,政府的支持力度大还主要体现在对“机器换人”的直接支持力度大,而对于自动化生产所需要的匹配系统和支持系统投入尚嫌不足。比如,在自动化生产时代,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主要通过融资租赁进行,而当前,即使在沿海发达城市,融资租赁也不甚发达,政府如何支持融资租赁业的成长?在自动化生产状态下,生产线的操作人员必须是受过训练的技术工人,但当前,许多实施了“机器换人”的企业已经面临技术工人的短缺,对此,政府如何加大培训力度?
在“机器换人”步伐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部分分流财政资源和政策资源,动员资本进入自动化生产的匹配系统和支持系统。如此,均衡和匹配状态下的自动化生产才具备可持续性。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