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机器人为国内年龄最大患者切除膀胱肿瘤】今年93岁的陈大爷家住镇江丹阳,老人家两个月前出现血尿,到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膀胱癌,由于肿瘤侵犯了尿道口,引起了双侧肾积水和血尿,当地医院要求他转入南京鼓楼医院寻求手术路径。
今年4月底,陈大爷入住鼓楼医院。该院泌尿外科主任郭宏骞根据其各项检查判断,老人的病情比较严重,若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但若采用传统手术,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对于93岁的老人来说,这些都不利于其后期康复。多专家会诊权衡后决定,为其采用最为微创的机器人手术。
本月7日,陈大爷被推进手术室,两个小时后,肿瘤被成功切除,“如果是传统的腹腔镜手术,至少要4个小时以上。”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笑弓介绍,泌尿系统器官尤其是前列腺的位置位于盆腔最底部,传统腹腔镜只有上下两种角度,难以深入,而机器人拥有6个自由角度的机器臂,同时有可放大10—15倍的三维高清双镜头,让机器人来操刀,手术视角更宽,肿瘤切除将更彻底。
记者在手术视频画面上看到,达芬奇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手术时,由操控机器人的主刀医师和协助机器人手臂的助理医师配合完成,医生通过放大10—15倍的影像,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尚未纳入医保,让机器人操刀患者需多掏3万元】记者了解到,将达芬奇机器人引进手术间,我国部队医院在5年前开始尝试。南京军区总院在我省第一个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2010年起至2014年6月,手术量就突破了1000台,为当时全国单台机器人手术量最多的医院。
不过,这一先进手术在推进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一个障碍——费用不能纳入医保,“2万元/次的开机费+1万元左右的器械费,均不在医保报销范围。相较于传统手术,患者需要多掏3万元。”李笑弓坦言,部分患者从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考虑最终会选择开腹、腹腔镜等传统手术方式,但更多患者综合权衡之后会选择机器人手术,“去年9月开机以来,机器人已顺利完成200多台手术量,跻身全国前十。”
【患者受益,机器人将在越来越多医院出现】“设备耗资超过2000万,因进不了医保被部分病人舍弃,现阶段看来,引进机器人对很多三甲医院需‘慎之又慎’,但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李笑弓认为,一方面,其存在可观的社会效益,“以陈大爷手术为例,如果是传统手术,不仅手术时间要翻两倍,其住院日也将较机器人手术多出一倍,术中的出血量也将大幅增加。在血源紧张的当下,推行机器人手术可以缓解日益加剧的血荒,而住院时间节省一半也可让人满为患的大医院加快床位周转率,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全国600多万医务人员要服务10多亿人口,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可将部分医生从手术台上解放出来,获得充分休息。
在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看来,精确性高、损伤小的新技术应用,不仅让患者受益,对医院的口碑、团队的影响力都有所提升,这是很多大医院不惜重金引进高精尖设备的重要动力。
据悉,机器人手术2000年逐渐在欧美被推广,截至2014年底,全球共装机达芬奇机器人3266台,其中美国2223台,欧洲549台,亚洲350台,我国内地共29台,其中9台在北京。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