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强国德国于今年推出“工业4.0”战略,昨日,我国亦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此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昨日对话会上嘉宾关注的焦点。
会上,武汉市政府副市长邵为民认为,武汉市工业规模比较大,但主要是传统产业,更需要积极地进行产业转型发展。今年,武汉市将对接工信部“工业强基”和“中国制造2025”,制定该市工业强基方案。
【中学生帮通用电气解决大问题】“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将使创新和应用无国界。”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刘凤鸣说。
他介绍,在德国,其政界和商界认为世界工业未来的竞争实际上是“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竞争。对此,刘凤鸣认为,“中国制造2025”理念上与上述二者很相似,都是设备、信息、互联网融为一体。刘凤鸣认为,中国制造2025建设,关键在工业生态的建设方面,尤其是工业互联网标准的制定,这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他特别提到通用电气已和武钢合作成立创新中心,研究冶金方面的生产智能化。
刘凤鸣说,2014年通用电气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一个飞机发动机零部件的设计,最终被采纳的是一个亚洲中学生的方案,这让发动机零部件的重量减轻了80%,性能却大幅提高,所以创新应用应该是无国界的。
【中国机器人厂家3年激增40倍】“2012年底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的机器人供应商大概是100多家,随后因珠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推出‘机器换人’的理念后,快速增长到400多家,现在在工业4.0的概念火热后,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激增到4000家。”柯马中国副总裁贺万民在昨日的对话会上说。
他认为,这种现象“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这4000家企业大部分从事着低端、同质化的竞争,从行业来讲,从光伏产业的发展曲线看到,这种格局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ABB(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刚认为,机器人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是不是符合市场要求。他举例说,ABB前两年推出了精度为0.01毫米的机器人,它被广泛用于3C领域,在中国内外都有市场。还有一个例子是,不少企业对于码垛的空间要求很高,该公司生产一个高速码垛机器人,一条生产线能代替原有两条生产线的效率。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新“基础设施”】惠普全球副总裁崔复秋认为,在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中,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新的“基础设施”,其实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这就需要制造、销售、服务等信息和数据的搜集、分析、存储、应用。
崔复秋特别提到,武汉有优秀的工业基础,强大的人才储备,以及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地位位置,如果武汉引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对政府和企业进行管理,一定能在实现工业4.0或中国制造2025中找到科学途径。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