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一家汽车企业,仅车身车间就有超过600台机器人,每个机器人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职责,它们在不同的生产线上专业且毫无怨言地忙碌着。从二楼看下去,整个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只有一群群“变形金刚”在时而迸溅的火花中大显身手。
“在工业生产线上,机器人具有超人的优势。”韩力群说,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从早到晚从事比如拧螺丝、钻孔、焊接这样简单枯燥的重复性劳动,就会烦、会累、会走神,然而机器人从事这种工作就会做得又好又快而且可以连续作业不知疲倦。
然而,韩力群也指出,虽然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是目前各种智能算法使得机器人只适合从事一些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工作,却很难从事像文学创作、绘画、作曲、科研这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因为这类工作既需要逻辑思维,更需要形象思维,还需要灵感与顿悟等“突发奇想”,而人类目前还不擅长把这类思维方式变成机器人能够执行的算法。
在业内专家看来,短期内机器人可能会抢走一些工作机会,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机器人不但不会抢走工作机会,反而还会创造大量就业。
“倒退几十年,那个时候计算机应用还没有这么普及,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没有这么高。那时候就有人担忧‘如果未来大量使用计算机,我们的饭碗会不会被抢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计算机不仅没有抢走我们的饭碗,反而增加了就业岗位。”韩力群说,日后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会有更多的人转向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维修以及机器人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也指出,从2004年到2008年,德国的机器人总量增加了约2.3万台,同期的失业率从4%下降到1.8%;巴西的机器人总量增长约2000台,失业率从9%降至7%。“这些数据说明,机器人产量的增长不会造成大量失业,相反,更多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
“我们不应该把机器人放在与人类对立的位置,而应该建立和谐友好的人—机关系。” 韩力群说,机器人把人类从简单重复和危险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人可以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未来,在机器人面前,人仍将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而未来的世界将由人与机器人协作创造。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