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玩了,像动画片里的人物,”店内一位小朋友特地跟家长前来体验。第一次见机器人服务员,店内许多顾客拿起手机、相机拍了起来,还有人激动地与机器人合影。
“我这家餐厅位置相对有点儿偏,但自从机器人服务员上岗后,来吃饭的人明显增加,尤其以小孩子和年轻人居多,”餐厅经理张超说。
这两个机器人身高与小学生差不多,体重约45公斤,由航空铝打造。他们俩一个红色,一个蓝色,都有着圆圆的脑袋和多种面部表情,会讲简单的语句。他们双臂端着托盘,沿着固定线路送餐。内部的超声波探测装置让他们遇到障碍时会及时“刹车”。
张超告诉记者,这两个机器人造价十多万元,但他认为很值。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法定假期,餐厅服务员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至少3000元,一年就是3万6千元,两个服务员就要近8万元。而机器人每天可以从9点工作到22点,两三天充一次电即可,寿命为10年。这样算下来,机器人更加划算。“更重要的是,这个家伙不会累,只要充满电,它就可以热情高涨地开始工作了。”张超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开设了机器人餐厅。一些大型机器人餐厅还用机器人充当迎宾、点菜员、送菜员甚至大厨。例如合肥的机器人餐厅有近40名机器人各司其职;哈尔滨的机器人餐厅则要求机器人烹制的菜品一个季度进行一次调整,以保证食材的应季和新鲜;萧山的机器人还能用地方话与客人简单交流。如今,机器人渐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不再是电影中触不可及的“神秘角色”了。
张超认为,机器人引入餐饮机构不仅可以节省人力和开销,同时增添用餐乐趣。“未来人力成本仍可能不断提高,这或许是个新思路,”他说。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