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的说法,继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后,2014年我国机器人销量又创新高,预计接近5万台。在机器人的种类中,轮式机器人或者说智能汽车尤其引人关注。有专家认为,轮式机器人将颠覆整个汽车行业,甚至取代传统汽车。
对此,李德毅表示,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颠覆者将不会是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而是掌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互联网公司。“真正的竞争是跨界竞争,动摇业界霸主的原动力常常是跨界的颠覆技术;那些始终关注业内竞争对手的公司,在被跨界颠覆时常常一片愕然。”这是因为目前车辆动力学性质已经相当完善,以此为基础研发的轮式机器人,对汽车行业最大的改变不是改变车辆的动力学性质,而是实现智能驾驶,“而智能驾驶所需的大数据、云服务中心等技术正是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
目前智能汽车似乎正成为发展的主流,对此,李德毅认为,当前智能车的研发存在三大障碍,即产能问题、价格问题和难以解决的拥堵问题。“离开量产谈智能驾驶都是不现实的,产能对智能车来说是一个长期问题;汽车发展的方向是主动安全,但万元以上的智能传感器要在量产汽车中应用的话,会因成本问题而很难被采纳。此外,智能车的应用对于全国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目前,很多国家法律不允许无人驾驶,这涉及到法律、伦理和车联网安全问题。因此,智能汽车或者说车联网需要渐进式的发展路线。”李德毅指出。
当前,社会对于智能汽车的需求非常大。据统计,我国每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伤亡人数超过20万,而人车分离、人工孤立驾驶也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李德毅认为,这需要通过不断增加自动驾驶要素、利用it技术改进能源动力系统,提升安全性、舒适性,并加速实现车联网。
展望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李德毅表示,智能机器人将集新材料、新工艺、认知科学乃至人文艺术等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于一身,而轮式机器人将成为人类走向智慧生活的重要伴侣,成为人人联网、物物联网的桥接器。
Andreessen认为:首先,这是一个消费乌托邦:每个人都过着梦寐以求的生活;人类的所有的时间、劳动力、能源、野心和目标重新定向为无形资产:大问题,深需求;历史上第一次,人的本性得到完全的释放,没有任何约束,能够完完全全做回自己;人类发展的主要领域将会是文化、艺术、科学、创造、哲学、实验、探索和冒险;我们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对艺术和科学无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种新的追求将促使我们去做更多的事情。
想象一下,数十亿人除了去研究和学习艺术与科学,什么都不做,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其实问题并不是我们向科技乌托邦发展的速度太快,而是我们现在发展的太慢了。你说这只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好吧,那么问题来了,你首选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如果不是科技乌托邦带来的那种,你想过的又是哪种生活?
Andreessen也提到,以上的只是他采用外推法得出的猜想,并不是要预测未来的50年会怎样。
可目前看来,现实却和Andreessen的思维实验分东离西。参加在线免费讲座的人是那些已经拥有硕士学位或收入较高的人群,而志愿者和参政者也大都是这样的一些人。
事后看来,这样的联系似乎也不足为怪,终身学习者的一些素质,同样会激励他们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且不说动机为何,就像一个机会会带来更多机会,财富也会衍生出更多的财富。这其实也蕴含了一个道理,勤奋之人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弥补所错失机会。
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丽贝卡·罗森描述了长期失业所带来的可怕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些因长期失业而接受抑郁治疗的人们,已经从11%上升至19%,人数几乎翻倍。近三分之一的长期失业者每天只会花两个小时或更少的时间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她说,有读者写信给他们杂志,“看着我的同龄朋友们过着平凡生活,结婚生子,想到我自己,就深深感到一种失落感。他们有工作,有医疗保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幸福的家庭。而我,甚至连一张睡觉的床都没有。”
自动化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基本不需要工作的世界,政策制定者们也开始试着找出如何解决潜在的经济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将渐渐失去工作,希拉里·克林顿和谷歌的拉里·佩奇表明,政府创造兼职工作岗位是一个解决方案,但这可能远远不够。我们的学校和相关机构可能不得不想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如何让大多数人都参与到的经济体系之中。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去年在Google Talk上承认,她并没有一个针对自动化经济的好的解决方案。“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给你一个的答案。”她说,“但我很乐意接受任何人的想法,因为就是你们造就了这个新世界。”换言之,今天的人解决今天的事。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