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如何进一步推动深圳工业机器人做强做大成为业内嘉宾关心的问题。在呼吁核心技术国产化的同时,也有人提出做工业机器人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要从周边切入本体市场,此外服务机器人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给予关注。
【投资回报率低成推广瓶颈】雷柏科技副总裁邓邱伟说,同样的产量,2011年雷柏作业人员有3200人,现在则只需要500多人,另外的2000多人则用上百台的机器人来替换。
不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台售价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的机器人门槛相当高。由于机器人本体贵、投资回报率低使得工业机器人在推广过程中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瓶颈。
此外,机器人对生产工艺支持不够也是工业机器人推广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邓邱伟以3C机器人举例说,在实际生产中,3C产品每个环节对精密度要求不同,3C产品更新换代快,对机器人产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过雷柏也有应对的办法,比如在不同产品线用不同精密度的产品,通过打造共同软件模块避免重复开发,拉低硬件成本。
“做机器人不是简单地把人的动作换成机器人的动作,要对机器人进行深入改造”,他说,这一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换人,而是重新设计了生产线和物流,从而提升了投资回报率。
【核心技术应尽快国产化】成立于2003年的汇川科技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从事核心部件伺服系统研发的企业,该公司副总陈培正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国内机器人产品的新增数量会达到10万~15万台。以伺服器这一块为例,2014年的产值是100亿元,但八成份额被欧洲、日本品牌拿下。
他认为,相关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由低端市场逐渐向高端突破,以提升性价比来替代进口品牌,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应一味追求“高大上”】在论坛上有嘉宾提出,深圳力推机器人产业不要只顾着工业机器人,更应重视服务机器人。
大族集团副总裁陈燚认为,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是4.55万台,同比增长35%,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0万台。由于近年来机器人题材企业受到风投的追捧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加码机器人业务。
“工业机器人产业如果要持续良性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一下上‘高大上’的项目。”陈燚说,现在国内做工业机器人本体的企业没有一家是赚钱的,深圳企业不要一上就上机器人本体。此外,深圳应该更加聚焦在服务机器人,它目前在全球还没有形成很大的产业,但极有发展空间。
亚思保集团董事长蒋明提出,中国机器人企业还要关注投资的机会,参与境外并购合作比国内的机会更好。他说,欧洲有很多与自动化有关的优秀企业,每年新专利过万件。而这么多专利都掌控在绝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手里,它们对中国来说是很好的战略收购对象。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