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机器人的产生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经历了从初级到现在的成长过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各种技术进一步的相互融合,我们相信机器人技术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3D打印的出现颠覆了许多产业,机器人行业也不例外,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只要我们需要什么东西,只需要把图纸输进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结合3D打印技术,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我们需要的东西制造出来,也许这看似很遥远,生活总是在不断地给我们创造奇迹,对于未来,我们可以大胆发挥我们的想象,一个智能化的生活终会实现。
所有的机器人,包括广义中的直线坐标机器人都需要编程工作,未来的机器人可能会更加智能,通过视觉扫描图纸或者类似现在的CAM软件,直接转化加工程序,减少编程工序,提高效率。
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源于各行业应用开始普及。在这一过程中,拥有技术、资金、工程师优势的本土集成商将优先受益,因为即使是技术实力雄厚的国际厂商也不可能对所有行业的工艺都熟悉。而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因为中国即将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消费市场,但自主品牌占有率尚不及10%,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机器设备生产厂商对机器人的要求差异化越来越大,不仅对机器人应用技术方案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而且也为机器设备生产厂商提出了使其用户获取更大效益和提高竞争优势的可能性。
国内机器人产业化自主研发能力落后,国产机器人难以进入汽车、电子、生物制药等领域,外资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中国机器人市场,而且中国的控制器、精密的检修仪器等关键产业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缺乏政策支持引导,市场应用推广难度大。
因此,国家亟须在机器人产业上有一个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对整个机器人产业进行全面细致的扶持,从而扭转当前的贸易逆差。
工信部鼓励机器人发展和研发,着力打造智能工厂。有了工信部的力挺,智能装备前景广阔。
工信部今日印发了《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计划提出,培育打造15-20家标杆智能工厂,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超过60%,关键岗位机器人推广5000个。
计划要求,针对石化、钢铁、有色、稀土、建材等行业生产工厂的不同特点,分行业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同时,计划表示,鼓励机器人研发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到2018年累计新增机器人应用5000台。
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化工企业等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基本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在陶瓷行业施釉、制砖行业码垛、铝锭浇注搬运、锌锭码垛包装、剥锌机组等重复繁重劳动岗位,推广普及机器人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为重点,研发并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连铸自动推渣机器人、板坯自动清理机器人、铸锭扒渣机器人、阳极操作机器人、铜铝板材表面处理和抛光机器人、原料分拣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漆(油)机器人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确性为重点,推广应用表面缺陷判定、产品自动标识、图像自动识别等机器人。以提高采矿机器人的机构可靠性、避障设计、通讯能力以及防爆设计等为技术开发重点,在复杂矿床开采等环节,研发推广地下金属采矿、应急救援等智能机器人。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早前也表示,工信部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中国智能型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了解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继续快速扩张,预计增速将超过30%。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81万台,同比增长11.8%,而中国市场以3.66万台的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并以59%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迅猛的市场。
展望2015年,影响行业发展的供应、需求和外部环境因素依旧向好,尤其是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将持续降低机器人的应用成本,扩大机器人在低端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按照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和制造业就业人数计算,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员工25台,远低于全球平均58台/万人的水平,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韩国、日本、德国等差距更大。
以机器人密度为参照标准,中银国际对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进行估算,假设中国机器人的加速应用使其到2020年达到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国内机器人本体市场需求规模近250亿,本体系统集成整个市场接近千亿。2015年~2020年国内机器人需求量总计约60万台,年均10万台。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