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机器人之家新闻中心报道:4月27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暨成果展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线图,主线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当前的重点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的贯标企业仅200家,且绝大多数企业仅一两项新型能力通过评定。而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01157.HK)则有4项能力获得认可,覆盖从设计到服务的整个企业管理流程。
什么是“智能制造”?它又如何让中联重科这头装备制造“大象”飞起来?
【智能制造连接人与产品】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同时给出了具体目标: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在中联重科,智慧工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李青林的办公桌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一块显示屏十分惹眼。在这里,李青林不仅可以直接看到工厂运行的实况视频,也可以查看车间每一个流程,制造执行系统(MES)还会自动提示生产现场遇到的问题。“整个生产链上的每个工位之间都是互联的。假如某个流程出现配料不足,系统就会自动提醒。”
做了近40年的现场管理,智慧工厂让李青林看到了生产效率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2010年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上线,混凝土泵车一个班次的产能从七八台泵车产能升到12台,提升50%以上。2012年MES运行后,一个班次最多可以生产25台泵车,产能翻番。“员工数量基本没有增加,只要5个工段长即可管理500多个工人。”这让李青林倍感轻松。
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中联重科每个月的产值超过20亿元,但月结订单成本差异平均控制在50万以内,月结差异最小值曾达到3万元。仅此一项,就意味着节约了近2.97亿元的成本。中联重科希望智慧工厂孕育出智能产品,达到产品与产品的互联,最终实现产品与人的互联。
4月15日,在中联重科全球产品新涂装发布会上,王玉坤现场演示了中联重科全球协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中联重科混凝土公司副总经理、研发中心主任郭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PLM平台搭建起一个云智库,包含故障库、知识积累库、试验数据库等,在产品制造、后期服务以及机器运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存储在云智库中。
郭岗介绍,“每一种故障对应着一个编码,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紧密集成的智能云服务平台就能够实现产品的自诊断,自动识别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远程维修。”
【中联重科“灵活”起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特别点名称赞中联重科的远程监控服务系统。“产品远程运行监控和服务能力”正是中联重科两化融合贯标通过的4项能力之一。
目前,中联重科的远程监控服务系统实时监控包括混凝土泵车、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51个产品系列、1200多个品种的13万台套设备,每台设备的开工时长、运行轨迹、运行状态、性能状况等各项数据全都汇集在数据库中。
“中联重科产品远程监控服务系统与呼叫中心互联,2192名服务工程师在5分钟内对相关问题作出响应,最终目的是实现服务互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网络。”王玉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他举例,今年4月份,山西灵石一台混凝土泵车设备的油耗忽然增大,怠速运行时间超过了工作时间的50%。“我们的后台服务人员就直接打电话给机主,询问情况,发现是机手离开了泵车,但没有熄火。”不仅如此,通过数据分析,服务工程师还告诉机主应该如何更好地操作,让机器保持更好的性能、更节约能耗。
2015年春节上线的微信公众号让中联重科云智能平台变得更加灵活。在微信端,客户将设备与手机绑定之后,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设备的工作状况,运行轨迹,在线报修,乃至机手的考勤也可以在APP上完成。
王玉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联重科微信平台上线3个月以来,服务响应及时性由15分钟缩短至5分钟,内容传播受众率达到40%,已节省内容传播及营销费用150万。
【基于大数据的新商业模式】对于仍处于工业3.0,甚至2.0时代的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而言,蜂拥而上的结果,往往是泥沙俱下。工信部近期调研指出,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热情高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装备、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数据价值挖掘不足等。
而更重要的,是对智能制造内涵的理解。王玉坤说:“智能制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千万别把它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一个车间的自动化生产,或者说车间里一两个机器人(300024)作业,而是包括‘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智能管理’等四个方面的体系。”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指出,智能制造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基础是安全的大数据,远期目标是新商业模式在未来5年销售占比达到50%。
王玉坤认为,未来要实现智能制造的新商业模式,核心是数据共享和数据驱动。数据不仅共享给管理者,而且共享给全体员工,共享给全体客户,乃至是整个行业上下游的利益相关方。数据驱动,则是以数据做基础来决策。
从2009年到2014年,中联重科每年在智能制造上的投入都超过一亿元。“2008年开始做两化融合的工作,七八年时间的持续建设和创新,让我们不知不觉就站在了智能制造的风口,这是我们当初没有想过的。”王玉坤说。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