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医生只需坐着操控机器人
两台“达芬奇”机器人于6日晚10时通过海关,它们躺在大大的集装箱内,从美国空运抵达湖北。机器人的新主人是武汉的同济、协和两家医院。10时40分,机器人同步抵达医院。
两家医院专家连夜组装机器人,以备次日使用。“我们都非常兴奋,一晚上睡不着。”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叶章群教授说,早在13年前他就在美国观摩过机器人手术,娴熟的技术和高超的技艺让他叹为观止,回国后他是中国呼吁引进机器人第一人。
武汉协和医院专家腾出专用手术室,迎接“达芬奇”机器人的到来,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机器人部件用9个箱子分装,经过半小时装卸到达手术室门口,安装和调试花了5个小时。
一夜不停,机器人终于组装完成,当这个硕大的机器站在大家面前挥舞着4只手臂时,所有在场专家都被它的灵活征服,期待着7日上午的首台手术。
7日上午8时,长江商报记者走进武汉协和医院手术室,亲眼见证该院第一台“机器人手术”—胆囊切除术。
躺在病床上的程女士今年41岁,腹部疼痛后检查,发现有胆囊结石,必须手术切除。麻醉后,专家在其肚子上打了5个1厘米大的小孔,缓慢注入二氧化碳,让腹部被气体“温柔”撑开,这样一来,机器人操作空间更大,医生视野更清晰。
该院院长王国斌主刀,他在一旁的操控台前,将两只手指放入“指套”,站在手术台旁的机器人便伸手通过小孔进入体内,快速准确找到胆囊,在医生手遥感操作下,“机器手”一点点剥离粘连的组织,分离大血管、脏器后,边切除胆囊,边给伤口止血,手术切除时间不到半小时。
同时,在武汉同济医院,首位受益人是65岁的方爹爹(化名),湖北孝昌人。一个月前在同济医院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由于前列腺位置较深,普通腔镜手术需要医生用特别定制的器械深入探查后切除,方爹爹听闻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三代即将首次引进,于是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7日上午8时,方爹爹正式进入手术室。麻醉成功后,主刀专家坐上操作台,早已消毒完毕的机器人正在等待主人发出命令,就如电影《阿凡达》里的场景一样,专家操作机器人手臂就开始手术,1只手臂为专用摄像头,可三维成像,其余3只手臂可随意更换手术所需的“手指”。比如,镊子、电凝刀、分离器、超声刀等,仅用了80分钟,方爹爹的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几乎没有出血。
取得“驾照”方能启动机器人
王国斌说,“达芬奇”主刀手术,并不是说今后将会取代医生,反而对操作机器的医生要求更严格。
叶章群介绍,机器人操作的要求十分严苛:首先要到香港培训,取得合格证才能获取“驾照”,刷开机器人系统需要有专门的卡片,而卡片内是专家的信息,包括具备多年操作经验、医院授权委员会认可等资质。
目前,在武汉协和医院,包括王国斌院长在内的4位医生、2名护士到香港进修后拿到许可证,智能机器人在读含有医生资质的芯片卡后才能启动。
另外,同济医院内部也出台了最为严苛的手术医生执业资格,首先将手术分级,再将手术医师分级,通过专家能力数据库自动匹配审核医师手术资质,“说到底,机器人是高精尖工具,是医生的辅助,所以医生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该院副院长廖家智表示。
解密:机器人到底有哪些“超能力”?
湖北两家大医院同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仅在价值上,两台共4000万元。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湖北的外科手术步入“机器人时代”。
手术中机器人上阵,将给患者带来哪些好处?机器人又是如何运用到医学上的?专家分别解密其中的与众不同。
最先用于军事远程医疗
500年前,达·芬奇画出机器人设计图,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机器人。500年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机器人来到湖北。
武汉同济医院心胸外科程才介绍,最初想要运用机器人的是美国军方和宇航局,为了预防宇航员到太空中出现疾病,和战场上需要紧急外科手术,他们发明了这种远程医疗。这种军用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到如今发展到“达芬奇”第三代机器人。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不同于由主刀医生执刀的常规手术,也不同于通过电脑预设对病人进行机械化操作的手术,它是通过医生实时控制、机械手精确模仿人手动作而进行的实时手术。
笔者在手术空隙看到,随着医生在操作台上手指的传感器操作,有着4只臂膀的机器人“达芬奇”跟着舞动,甚是可爱。
机器手360度灵活旋转
“机器手能弥补人手的不足,360度灵活运转。”王国斌院长说,“达芬奇”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灵活的手。人手旋转度、活动范围都有限,但机器人的“手指”可以突破人手不可能完成的极限,实现360度旋转,在有限的空间内,多个维度任意变换操作姿势。这可以使用手术刀、剪刀、镊子或缝线所需的持针器,快速完成切割、电烧、打结等动作,其精确度和灵巧度相比人的双手有过之而无不及。
20倍三维成像精准保护
外科手术是从开放式逐渐发展到腔镜手术的。而机器人的最大优点在于,以往只能凭医生的眼睛,很多地方看不到,机器人的成像却是三维立体的。同时,这种三维立体成像还能放大5-10倍,甚至20倍。
王国斌说,超清晰的三维成像,让组织、血管、神经更真实还原。更重要的是,除了可以突破人眼和人手局限外,机器人的机械手还有稳定器,可以有效防止传统外科手术中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现象,“尤其是狭窄解剖区域,对患者保护更周全”。
“达芬奇”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创口小。常规的胰腺肿瘤切除手术需开腹,创口在15—30厘米之间,而“达芬奇”手术的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
虽然费用比普通手术贵40%左右,但更多患者愿意选择新技术,“更快速、出血更少、用时更少、效果更好。”叶章群说,机器人操作还能大大减少医生的体力劳动,让医生有更好的判断力。
当日在同济医院参加观摩的10位市民对机器人惊叹不已,高校教师宋先生表示,医疗技术发展更为迅猛,让普通市民看到了希望。
“达芬奇”机器人正在使用机械臂实施手术。它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过滤”人手抖动,完成超越人手生理极限的动作,将手术创伤最小化。
编辑: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