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珠三角制造业快速发展是基于国际产业分工变革的大背景,中国的制造业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而恰恰国外的人口红利消失,产业需要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转移,毗邻港澳的珠三角就成为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最佳地区。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也正在消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向继续保持制造业的优势,要想让珠三角继续成为“世界工厂”,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从手工制造发展到智能制造,生产流程实现高度智能化。
靠人口红利起家的珠三角,要“机器换人”,要产业升级,不是简单地把工人换成机器人那么简单,而是要实现制造流程由以人为核心,向以机器为核心,向智能化转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因此,深圳要想抓住“机器换人”这一历史机遇,就必须站在如何重塑整个制造业流程,站在提升整个制造业智能化的高度来看问题。
前瞻的产业规划,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去年底,深圳就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从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加快把深圳打造成国际化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应该说,深圳是看到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深圳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上也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技术优势突出、细分领域国内领先、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统计数字显示,深圳2013年智能装备约占整个先进制造业的20%,深圳机器人及数控装备企业有近千家。
既然如此,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市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理应把握着“机器换人”带来的历史机会。除了着力在产业规划布局、政策体系设计、创新环境打造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上前瞻谋划,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层次、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外,更应该善用市场的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另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编辑:张海云